多乐升级单机版游戏:
“以前最怕孩子半夜生病,山路又远又黑,只能硬着头皮往区医院赶。现在不一样了,镇上卫生院来了区里派的专家,卫生院的医生水平高了,设备也新了,还能随时视频连线请区里专家一起会诊!”近日,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灵山村卫生院,村民李翠华抱着刚做完检查的孩子,对派驻专家杨卓医生连连道谢。
这样温馨的场景,如今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的乡镇卫生院愈发常见。变化背后,是巴州区以“人才机制创新”为杠杆,精准实施“引、沉、培”三项人才工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看病更容易、治病更放心”的民生温度。
走进巴州区名医馆,11个独立诊室常亮常明,“每周都有专家坐诊,我这老毛病不用跑远路就能看上名医,真是太方便了!”刚看完病的市民张大爷拿着药方,脸上满是笑意。
这里汇聚了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专家谢少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张玉龙等专家近30名,形成覆盖内科、康复、肿瘤、睡眠、体重管理等领域的特色诊疗团队10个,真正的完成了“周周有名医、日日有专家”的服务格局,让优质资源触手可及。“名医馆不只是看病的地方,更是人才和技术交流的平台。”该馆负责的人介绍,通过搭建这样的平台,不仅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更带动了本地医生技术的提升。
“我们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千方百计把人才引进来、用起来。”巴州区委组织部童艳梅表示。近年来,巴州区主动对接重庆、广东、成都等地的知名医院,开展深度协作,广东省中医院的青年专家庞龙是通过柔性引进来到巴州区的,“在这里,我不仅能坐诊为患者服务,还能参与带教,看着当地医生一点点成长,特别有成就感。”目前,像庞龙这样从广东省中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省肿瘤医院省内外知名医院柔性引进的青年专家已有5名,常态化开展坐诊、带教和多点执业。
同时,巴州区动态调整医疗卫生编制,精准摸排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量身定制招引计划。近三年,通过人才引进+双选会等途径公开招聘专业人才218人,引进硕士研究生规培结业生及中高级以上职称人才23人,常态化设立博士工作站4个,为巴州区卫生健康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清晨7点半,天刚蒙蒙亮,巴中市中医医院(巴州区人民医院)主治医师杨卓已带着医疗设施,登上了前往枣林镇卫生院的通勤车。作为“固定派驻”队伍的一员,他将在这里开展为期一年的帮扶工作。“我不仅要坐诊看病,更要把慢性病管理的规范留在这里。”杨卓翻开他的工作手册,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5名基层医生的学习进度和带教安排,“张医生对高血压用药还不太熟练,下周重点带他分析几个复杂病例;李医生急救技术有进步,得再加强实践……”
像杨卓这样的下沉专家已形成制度性流动,巴州区依托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以实际的需求为导向,采取“固定派驻+组团帮扶+远程医疗”模式,组织区人民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等区级公立医院,采取“1名骨干+1个专科团队+1所基层医院”的结对模式,开展为期3年的对口支援。
“我们要求派驻人员既要当‘医生’,也要做‘导师’。”巴州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冯婧介绍,通过建立“临床带教+技术培养和训练+远程会诊”三位一体帮扶机制,区级医院每年为基层医疗机构免费培训医务人员1-3名,曾口中心卫生院院长李健深有感触地说:“自从区里派来专家团队,我们医院不仅建成了针灸特色科室,医生们的技术也突飞猛进,现在来看病的村民比以前多了三成。”
截至目前,3所乡镇卫生院建成基层外科(骨科)、五官科(耳鼻喉科)等特色科室,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达100%,累计派驻中级以上职称骨干11名,其中10人挂职乡镇卫生院副院长,直接参与管理决策。
“以前遇到骨折病人,只能往区医院转,现在在巴州区人民医院专家的带教下,我已经能独立开展常见骨科手术了。”鼎山中心卫生院的医生谢吉凯自豪的说。前不久,他成功为一位桡骨骨折患者实施了手术,患者家属感激地说:“在镇上就能做手术,不用折腾去城里,真是太方便了!”
这得益于巴州区实施的“基层人才培育工程”,通过“定向委培+跟岗学习+绩效挂钩”组合拳,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2025年,已选派61多名业务骨干前往华西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省内外知名医疗机构,进行为期6-12个月的专科进修;另有16名医生参加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全方面提升临床实操与疑难病例处置能力。同时,推行“师徒结对”制度,遴选7名潜力突出的年轻医生与区级医疗专家结成“师徒对子”,进行“一对一”临床带教,并将带教成果与师徒双方的绩效评价、职称晋升直接挂钩,激发“传帮带”内生动力。
此外,基层医疗机构每年还遴选20多名业务骨干赴三甲医院做跟班学习,“跟着李专家学习半年,我对糖尿病的精细化管理有了全新认识,现在门诊量显著增加了。”年轻医生王艳说。区级医院每年举办不少于30场专业方面技术培训班和技能竞赛,覆盖村医至主治医等多层级医务人员,重点强化慢病管理、急诊急救、儿科常见病等基层实用技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真正用得上。
数据显示,通过一系列人才机制创新,县域内就诊率提升至93.22%,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覆盖率显著扩大,群众就医满意度提高到98%。在鼎山镇、清江镇等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的就医格局已初步形成。
健康是民生之基。下一步,巴州区将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激励政策,让更多优质医疗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真正畅通医疗服务的“毛细血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苏俞齐、孙浩然、熊安金)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